「菊元百貨」夾在古蹟與文化保存的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元1914-1918年間,許多歐洲國家開始思考三個問題;現代建築與城市規劃之間的問題;戰亂後的城市該如何被重建或復原;人類的生活環境如何與使用機能相共存?
西元1931年,國際博物館辦事處(International Museums Office)在雅典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歷史文化紀念物建築師與技師會議」(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 of Historic Monuments),該會議決議的四點原則於西元1932年被稱為《雅典憲章》,其重點針對1.採用「文化紀念物」(monuments)一詞,這是尊重文物特質的必要條件,2.文化紀念物應該要有保養(maintained)勝於修復(restored)的觀念,3.統一形式風格的修復,是不被允許的,4.過去修復常用的廢除殘跡以及重建應該被揚棄,修理(repair)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修理後必須要能夠辨視。
1964年在威尼斯召開第二屆國際歷史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建築師與技師會議,此時對於歷史保存與古蹟維護的理論與實踐已比戰前更為成熟,於是通過《威尼斯憲章》全名《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維護與修復憲章(International Charter for the Conserv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是目前被世界文化資產界公認最貝權威性的國際憲章,也受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與遵循。
《威尼斯憲章》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做出所謂的文化紀念物(monument)不僅是單棟建築,更可以包括具有特殊價值的鄉村與都市的大環境,這種概念幾乎延伸到所有國際文獻以及世界文化遺產之中。
在台南市林百貨整復後成為台南新地標,吸引觀光人潮同時;台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菊元百貨」比林百貨早七天開幕,僅獲登錄為「歷史建築」,未能指定為古蹟,提報人凌宗魁表示痛心,並認為面對都更開發,歷史建築有如雞肋,常常成為財團開發利益的犧牲品。
凌宗魁認為,從建築史的角度來看,菊元百貨樓高六層,是日本時代少數的高樓,加上七樓瞭望台,號稱「七重天」,由當年跟總督府合作的大地產商「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設計興建,結構強度採用高規格的建材,建築品質在當年是世界等級,外圈的柱子在外牆各柱位上;中間設置電梯,為了確保結構強度,中間又放了四根柱子,這種「外圈包內圈」的建築形式,是紐約1930年蓋帝國大廈的方法,日本用這種方式蓋出菊元百貨,見證1932年代的營造技術。
文化不能偏離歷史與生活的見證與記憶,日治時期在台灣的建築,反映的是融合新古典主義連接到國際式樣的大潮流,當時所掌握的設計與建築工程技法都是一流的見證,當然就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菊元百貨倘若不能保存下來,絕對是台灣文化資產的重大損失。
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孤兒院(OspedaledegliInnocenti)是著名的歷史建築,面對聖母領報廣場,是建築大師菲利浦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419年接受設計委託,1445年完成的作品.這是佛羅倫斯絲綢行會的一項慈善事業,用於收容孤兒與醫護所並在1875年關閉,今天這棟建築物轉為小型的文藝復興藝術博物館。
這座規律和幾何秩序的建築被視為早期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典型例證,建築的比例簡單,柱子的高度與圓拱的寬度相等,柱頂的高度是柱子高度的一半,體現了乾淨和清爽的感覺,採用佛羅倫斯常見的涼廊,正確的古典柱式的圓柱則是新穎的,反映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也是各界慕名前來朝聖的重要景點。
古蹟修護,並不需要回溯到最原始的風貌,這在《威尼斯憲章》第十一條中也陳述的非常清楚,事實上,世界上著名的古蹟在整修時,都會接受過去改變的事實,並不會試圖恢復到最原始的創建風貌,一棟古蹟往往兼容不同時期的風格。
義大利的孤兒院建物曾經被加建跟修整過,台北的菊元百貨也有增建的情形,但並不減損它深具歷史風華的一面,新世代的建築到處都可以新建,但是毀了舊文化建築,流失的不只是人文精神的淪喪,更是無可喚回的歷史代價。


台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菊元百貨」,高六層,是日本時代少數的高樓,「外圈包內圈」的建築形式,是紐約1930年蓋帝國大廈的方法,見證1932年代的營造技術,但僅獲登錄為「歷史建築」,未能指定為古蹟,面對都更開發。
圖/取自維基百科

影片/魚夫:親愛的,我把日本時代的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畫回來了

佛倫羅斯孤兒院在1875年關閉,這棟建築物現轉為小型文藝復興藝術博物館。
圖/Wiki,Warburg,CC BY-SA 3.0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