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停滯的高教投資議題

20151119日星期四

儘管馬習會匆忙出場,還沒到二零一六年一月十六日的當下,全民好像都已經知道答案,都等著看戲究竟要如何上演下去,這真是一個殘酷的政治現實,每一個人都在倒數計時。

台灣高教面臨的問題一籮筐,不是三言兩語可解,問題是誰能解,可以解,願意解的人與先行政策又在哪?高教問題還能繼續停滯不前嗎?

台灣的高等教育出現危機與困境,正是放任多年所累積的相對苦果,少子化的衝擊,不過是惡劣環境的一環而已,真正高教面臨的問題在於高教技職化跟教育投資與環境整備落後不足,是面對新一波國際移動與科技浪潮的嚴酷挑戰的問題。現代教育的形式越來越多元,求知的方式多樣,利用遠距網路工具教學,固然已是趨勢,但是走入校園上課的目的,就是擁有專業設施來增長知識與技能的驗證實習環境。

遠的國家先不說,最近訪問幾個日本一流的藝術大學,東京藝大,多摩美術大學,武藏野大學,這幾所令人稱羨的大學,他們投資在校園的設備與更新速度,不但嗅覺靈敏而且建置快速,例如在教學圖書資源與專業教學實習設備,不只是空間而已,

而是培訓過程的完善設備。因此,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當然可以大幅提昇又可務實的期待。反觀台灣藝術大學建置的各項設備條件,表面校舍堂皇,實則設備落後不少,如果因為設備不足,造成學習成效的低落,面對全球化社會的競爭力當然就相對減少。

當大環境不利發展的時候,就是政府加速投資的契機,集中資源培力文化建設,才能厚植藝術跟文化代表國家的形象跟軟實力,其次才是考量學生學習後的出路問題。 舉個例子:台灣一年約培養一千八百名音樂系所畢業的學生,十年一萬八千人,這樣的人數規模是否符合社會需求?

學生畢業後是否也有需要就業的期待?眼前的問題還不只是高教招生名額減少而已,若干校際間的合併問題,牽涉利益與自我保護立場,主管部門若不主動積極介入媒合推動,就會牛步化的繼續消耗國家成本與競爭力,一旦內耗就無力提升基礎建設。

至於未來產業型態的變遷與行業消長,政府應該提供國家未來發展跟就業聘僱的直接需求數據,以作為學校招生參考,那些因為時代與消費型態的改變,職場前景日漸蕭條的產業,如保險業,仲介業,銀行櫃員,電信員工等服務業,就要逐年降低招收名額。至於招生不足的大學,校園可以關門或輔導轉為經營觀光休閒產業,長期照護中心或養老院,國中小學因為少子化所產生的閒置空間,更可以改為社區學院或託老所的老人託護照顧空間,並且盡早進行無障礙友善空間改善。

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面臨學歷貶值,薪水低落的困境,他們注定要揹著重擔往前走,更普遍存有不結婚生子的壓力與恐慌。如何讓年輕世代接受時代的困境,努力鍛鍊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跟更多的人產生連結,提升自己的存在價值,而不是選擇走上街頭,推動社會抗爭運動一途。

政策是延續的,倘若等著新政府上台再來看好戲,這不是有責任感的官員該具有的風範,我認為敲鐘撞鐘都跟日出日落一樣,天體運行要通暢無阻。作為負責任的官員,應該制定推動政策與法規落實方案,在高教問題病入膏肓之前,事先做好未來交接的準備,因為只要在台灣,大家都休戚與共,都是生命共同體。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