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舞台的形式與用法

舞台運用的形式很多種,今天來介紹一個兼具實驗又前衛的舞台, 就是三面舞台(Thrust Stage)。從硬體看來,舞台就是伸展式或延伸式的擴大,就字面來看Thrust也有插入,進入的意思。這個舞台的演出方式算是奇特,演員走出舞台,通常面對著坐在左右與前方這三個區塊的觀眾,所以被稱為三面舞台。

看戲的時候,台上經常鬧哄哄的,常常看見舞台上,演員穿梭來穿梭去的身影。這些移動中的演員,對著觀眾不斷在更動位置,我們稱他們在走位(Blocking),就是演員在場上的移動或舞台調度,是按部就班的走到演員腳色的固定位置。而三面舞台的演員在步出舞台演出時,跟觀眾直接接觸到的目光是來自三個不同方向的群體,到底要如何面對觀眾擺動身影(poseposition)就是第一道課題。

當面對觀眾時,演員跟觀眾的直接交流,可以用眼神,用肢體,用對話,用道具等種種方法。但是最大的難題是演員一次只能面對一個方向的觀眾,其他兩個方向的觀眾看到的不是側面就是背面,一旦有背台的現象,就會有視覺跟聲音傳遞不清晰的問題。所以演員在三面舞台的演出時,要經常不斷的更換位置,以便關照坐在不同方向的觀眾,但若是演員坐在沙發上,只能選擇按照導演跟舞台設計所安排的方式就定位。

受制於舞台形式,演員機動性不但要很強,對於導演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來自於整合的大哉問,舉例來說,男女主角上演重要的關鍵對手戲時,究竟要如何設計座向?如何來安排打鬥?沙發要擺在那裡?床要如何就位才不會影響視線,又能創造戲劇效果?又要如何安排那些演員配合朝右,朝左,朝正前方,以達到舞台上的各項均衡效果?這些關於演出成效跟演員之間的對話進行,若非經過長期排練,絕對無法獲得美好的協調成效。

三面舞台的硬體,一種是簡單直接的形式,演員直接從兩側或前後方出現,除道具外幾乎沒有布景;另一種具有一個淺淺的框架式舞台,後方空間通常都不深,演員多了可以從框架後面出場的安排,同時布景設計也可以有較多創意實現的可能性,但因為受到視線角的限制,框架後面兩側,容易造成部分觀眾視線不良的死角,而且舞台上並不適合擺設大型布景,只適合運用一些高懸掛或較低矮的道具或精緻地板的設計來強調視覺構成。

三面舞台的優點是跟觀眾的距離很近,視覺幾乎沒有障礙,演員跟觀眾的互動很好,舉手投足都能發揮十足感染力,因此台上的故事彷彿就是發生在身旁的生活枝節,演員的哭笑時時牽動觀眾的各項心思,大家很快就可以入戲。但因為是簡約式的劇場呈現模式,屬於中小型劇場居多,一般都以較低成本,演出當代原創題材或具實驗性質的劇本為主。莎士比亞的環球劇場,雖然是圓形的外觀,三層觀眾席,但是舞台就是採用三面形式,此類的劇場在1980年代前後,非常盛行於美國各地。


欣賞三面舞台的演出,並沒有豪華布景,除了觀察是否具備靈活的演員,生動的劇本,ㄧ流的導演外,還要借重良好的燈光設計跟優質的服裝共同來加持,才可能達到圓滿創作的效果。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