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觀眾坐椅的設計

上課談論劇場設計的時候,為了引發興趣,我常常跟學生玩個猜猜看遊戲,步驟是先點名一個同學,然後問他知不知道:國家劇院的戲劇廳跟音樂廳在座位形式的安排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一開始會停頓回想一下,有點茫然無措,然後就胡亂猜猜看,我如果再用懷疑的口氣探詢,大家就更沒自信。於是就接著開始說明,一般在表演場所的座位安排,通常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將走道設計在觀眾席的兩旁,稱做大陸式座席 (continental);一種是將走道設置在觀眾席中間的美洲式座席 (American);其他以大小區塊,或者用區位來劃分觀眾座席的安排,都不離開這兩種形式演變而來的大原則。
觀眾座席需要設計嗎?形式的設計跟演出效果有沒有關係?
觀看一場演出,介於一小時到三小時不等,座椅坐起來的舒服感是第一考量要素。所以坐墊材質軟硬必須要適中,椅背要能貼背舒適,高度還要讓腳剛好著地,以減少過高或過低的小腿壓力。至於材料的選擇,若採用棉麻布類可以幫助吸音,木板材料則可以幫助聲音的反射跟擴散功效,至於選擇大陸式跟美洲式的安排,則是基於良好觀看視覺環境跟票房收入的考量。
大陸式座席是將走道設置在觀眾席的兩旁,真正的用途是避免將良好視線範圍的地方,變成為一般的走道使用,如果可以轉換為觀眾席,不但可以增加售票收入,又可以將視線最差的地方,作為逃生走道使用,在空間機能的使用發揮最大功效。這樣的結果會有兩個缺點需要克服,第一是座椅前後距離要放寬一些,以方便相鄰的觀眾進出;第二是因為走道只設置兩旁,帶狀座椅區動線過長,觀眾的逃生與疏散距離較遠,所以必須在觀眾席兩側的牆面增加較多的逃生門。
至於美洲式的座位,它的設置方式是將走道設在觀眾席中間跟兩側,所以看起來通道變成很多,優點是方便進出,疏散比較容易,設置逃生門離通道底端很近,缺點一是走道占用面積較大,有些視覺不錯的位置,變成虛空間的走道區,二是前後排座席的距離通常較近,觀眾穿越稍有不便。
1980年代,受到耶魯大學學院派教授,喬治艾森豪強勢的影響,大陸式座席風行全球,另外還有一個觀察重點,雖然觀眾座席,前後已有高低差的設計,但是為了讓觀眾的視線可以穿越並看得更清楚,前後排座椅的設置要用交錯的方式處理,不能像閱兵一樣, 看起來前後對齊畫一, 這樣的作用是讓後排觀眾的視線,可以透過前面兩位觀眾的肩膀位置,得到較大範圍的觀看視線角度。

觀賞演出時,不管是美洲式或大陸式座席,觀眾都是安靜坐著,並不會隨意上下進出。所以座椅設計的結論是:一般戲劇廳為追求最大的戲劇欣賞視覺效果,較常採用大陸式座席安排;至於音樂廳則著重點在聽覺的享受,一般是以美洲式座席為原則。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