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的幻想
慣性造成麻痺customary behaviour,人一旦被洗腦,被灌輸,被脅迫相當時日後,就像被催眠過一般,往往不能自覺,不能自主,然後就人云亦云積非成是。斯德哥模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就是用來形容這類反射式行為的專有名詞。簡單來說,用一種透過精細鋪陳的洗腦工具與手法,導致令人喪失鬥志,無法獨立思考與自主行為的症候,產生集體不自覺 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行為,讓操弄者得以輕易達到監控或集體約制目的之行為模式。
台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數百年的殖民歷史,島上的人們早被控制被洗腦成為政治人物利用的棋子。現在的社會更只存在兩個藍綠對立價值觀的走獸,以現在如火如荼進行的選舉而言,惡質的選風,日日上演刀刀見骨砍殺不絕的戲碼,彷如曠世仇恨猶待報復般的淋淋血跡,用醜陋與慘烈是不足以來形容的。 社會病了, 而且病的不輕。
移風異俗的幻想,就是來自於對抗二元對立dual of opposites的價值觀。不久以前我曾推動一個失敗的實驗,那就是計畫邀請最有機會當選台北市市長的兩位候選人,抽空前來台北藝術大學說明城市台北的文化藝術政策,可惜功敗垂成,但是理想與觀念的播種,是需要累積時間來完成,所以在此跟大家分享這個經驗。
具體作法是邀請兩位候選人,在同一時間前來北藝大,我們先安排一起參觀校園教學設施,然後共同到規劃場所,各自進行十五分鐘的文化藝術政策政見說明,
接著由校內師生針對文化藝術來提問,並不進行候選人之間的交叉辯論,也沒有任何政治活動相關議題,我們更計畫安排邀請攝影,素描,影像行動藝術家們,進行即興創作與歷史紀錄,未來更可發展成為藝術與和平創作佈展的準備與交流。
這樣的目的
第一:在突破當前行為慣例,由藝術院校倡導文化藝術議題,而非政治人物的蓄意超弄。候選人是優質競選,而不是彼此捉對廝殺的宿敵。候選人沒有理由不能同時出現在公共場合,一起來面對公共議題的挑戰。
第二:如果不是選前就說清楚文化藝術政策,當選後就是大家要看他們的臉色,
也無法檢視文化藝術政策兌現與否,也不知市長到底是有心還是無心推動文化立市的決心。
困境與溝通
當學校同仁聽到想法時,有疑慮的,都問說政治可不可介入校園的問題。其實政治是眾人的事, 三人以上就是政治問題。過去並沒有候選人真正談文化藝術政策,
如果這是移風易俗的創舉,那麼改善社會風氣與導正視聽的行動,不就是學術單位正該推動的理想實踐力? 如果不是北藝把握機會率 先而行,未來更待何時?何況緊接在後的就是總統選舉,我們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文化藝術才是立國的力量。 台灣負面惡質的選舉陋習,難道不該有一股清流來洗滌?
結局是一個欣然同意出席,另一個諸多顧忌下破局了!
猜猜看是誰不來~到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