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直鐵的疑慮
北宜直鐵議題出現後,隔兩天翡翠水庫管理局立刻發文,公布各項數據,反對興建的立場十分清楚。 然而數天後,這位翡管理局長劉銘龍,卻又是爭取擔任環保局長雀屏中選的人選,用人雖然唯才適用,但以理念思路完全不同,未來如何客觀而不流於扞格制肘的立場推動政務,這也是大家矚目的話題。
很難想像一個腦袋存有既定立場的人,會因為職務的更動調整,然後就會自動翻轉客觀的信念?我質疑的是翡翠局莽撞的引用舊資料,也未進一步評估專業的正當性,就貿然下個定論,不但誤導大眾,更會讓公共政策失焦,這真是件再荒唐不過的事。直鐵是否可行,應該針對主客觀的理由與對策來審慎決定。
首先是直鐵八分鐘的經濟效應計算問題,這應該是大水庫的總和累計效益,而不只是單一數據的評量。保守估計一輛火車若以三百人計算,一天發車來回七十二趟,省下的時間2880鐘頭,一星期超過兩萬,一個月六十萬,一年至少七百二十五萬鐘頭。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效益,若轉換為產出值,就可創造不少經濟效益,還可減少開車的能源耗損,減少廢氣的碳排放量,這是不是更符合環保愛地球的理念?
其次從翡翠局提供過去的水質流量跟淤積量,能否充分反應跟證實鑑往知今的情況,也是一大疑問。因為施工技術方法的改變,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不一,過去雪隧工程採用地上明挖的方式,當然會產生大量的淤積量。現在若不以傳統跨越工法,改以地下穿越集水區的方式,進行地下隧道施作工程,只要妥善規劃,就沒有製造淤泥跟污染的問題,也可一併解決地下水脈的問題。因為水脈是來自天上的雨水,透過地表的滲透流入集水區,一進一出,除非地下有黑洞,不然大自然的水沒有憑空消失的道理。說清楚些,水庫下的隧道,就像我們手臂裡的皮下組織與通暢的血管一樣,大家本來就相安無事。
這次元旦的四天假期,宜蘭地區各地的交通大塞車,等候上五號公路的管制砸口,一等就超過三個鐘頭。所以上面塞在雪隧前端,地面則大擺長龍動彈不得,國道五號運輸量不但無法滿足需求,鐵路又因為花東的負荷已經自顧不暇,哪有餘力支援?所以未來若能建置便捷的直通鐵路運輸,加上地區便利的觀光轉乘連結公車路網,相信可以改善部分沉重的道路負擔,長遠來看,可能更需要建構一套連結花東的交通政策。是否需要直鐵,答案不言而喻?
留言
張貼留言